•扩大社会交往,但需注意安全:轻度痴呆者,应督促患者自己料理生活和参加适合其认知水平的社交活动。定向障碍者,可经常陪同其外出散步,但需防止患者擅自外出游荡。认知功能损害者,社会交往能力也会发生障碍,应首先树立患者的信心,即使语言障碍也要鼓励多开口讲话。如患者仍能打牌、搓麻将,应鼓励积极参加。有幻觉者,要设法将其注意力转移到与现实有关的事情上来。有条件者,让患者多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类社会活动。
•痴呆患者的智力锻炼:包括逻辑联想、思维灵活性训练,如拼图游戏。分析和综合能力训练,如经常让患者对一些图片、实物、单词作归纳和分类。理解和表达能力训练,可在讲述一些事情后,提一些问题让患者回答。也可以让患者解释一些词的意义。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如针对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让患者解决。常识训练,如对于日期、时间的概念,生活中必需掌握的常识,应结合实际生活经常运用。数字概念和计算能力的训练,如计算日常生活开支费用,较差者,可计算物品的数量等。
•重症患者的护理要点:专人照顾,防止走失、跌倒及意外伤害。长期卧床者,防止压疮及并发感染;喂食时,应避免呛咳,引起肺部感染;发生肺部感染者,要指导并鼓励患者有效地排痰,行体位引流或给予拍背,协助排痰;泌尿系感染者,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注意会阴部的清洗,并做好留置尿管的护理。
二、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即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大脑细胞广泛而散在的缺血性病变,最终导致脑功能不全,以痴呆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疾病。男性略多于女性,其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占痴呆病例的8%-20%,但近年来发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病程常呈阶梯式发展,可伴有局灶性神经系统的体征。
1.引起血管性痴呆的原因
血管性痴呆是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痴呆综合征的总称,其实^质是脑血管的多发性梗死等病变引起大脑广泛而散在的缺血性病变,从而造成脑组织的损害,最终引起脑功能不全而产生的痴呆。
2. 病理特征
大体观,脑血管可见广泛的动脉硬化,脑血流量降低,其程度与痴呆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弥散性脑萎缩,脑体积缩小、脑沟变宽、脑室扩大。镜下改变,可见多发性、大小不等的软化灶,其周围有胶质细胞增生,形成小囊或瘢痕及稀疏区,脑血管周围可见神经细胞变性和胶质细胞增生。
VD的病变分布有以下特点:①大面积的单个病灶多见于左侧;②多发病灶,梗死灶总体积达到了一定程度;③病灶分布多见于额叶、颞叶及丘脑;④脑室旁白质也常受累。这些区域的损害与临床出现的智能障碍密切相关。
3. 临床表现
(1) 脑衰弱综合征
早期多无明显痴呆的症状,而表现为躯体不适感,常见的症状有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睡眠障碍和耳鸣。患者常主诉食欲不振、胃肠功能紊乱、心悸等。易出现疲乏、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易怒、易悲哀、控制力减弱等情感脆弱及轻度抑郁状态。
(2) 局灶性神经系统的症状及体征
根据脑部受损部位的不同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的体征。较为突出的症状有手、舌震颤,构音障碍,吞咽困难,中枢性面瘫,不同程度的偏瘫,失用、失认、共济失调及锥体束征阳性等。
(3)痴呆
早期出现记忆障碍,但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理解力、判断力及待人接物与处理事情的礼仪习惯能较长时间保持良好状态。一般的推理判断能力、自知力、人格也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完好。患者常能认识自身的这些问题而主动求医,寻求解决。智能损害常涉及某些特定的局限性的认知功能。随着病程进展,痴呆会不断加重,如发作卒中,痴呆会呈阶梯样加重,最终出现严重的全面性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