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再添新路径。10月26日,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副司长姜庆国在接受记者提问时指出,“在‘双减’的背景下,我们探索优秀的退役运动员到学校兼职体育老师的做法”。
从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要让孩子们跑起来”,到“双减”政策正式落地,再到多渠道探索加强儿童青少年体育工作,守护中小学生运动热情的行动一直在路上。优秀退役运动员进校园,国家体育总局推出的有益尝试,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与有关政策的切实举措,旨在让孩子们在运动当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值得肯定。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的数量从50.2万增加到59.5万,每年新增体育教师约2万人,年均增速4.3%。“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以及各类专门培训等更是助力体育教师数量高速增长。在“双减”政策持续发力、体育纳入中考进程不断加快、“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观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体育教师供给仍面临巨大缺口。“2600个孩子只配备2个体育老师”成为部分学校的真实写照。
与紧缺的体育教师队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数量较大的退役运动员深陷“就业难”困局。引导具备一技之长的退役运动员进入中小学校,或是纾解体育教师供需矛盾的关键。早在今年8月份,作为四川省首个体教融合改革试验区的天府新区,就积极探索建立体育教师共享机制,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和体育教师。开设专业的体育课程、展现高超的体育技能、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曾经活跃于赛场上的健儿可以充分释放运动生涯的余热。
从退役运动员到体育教师、从赛场到职场,身份的蜕变与职责的转换,意味着奋斗新起点。如何尽快适应新角色、找到新动力,既事关个人价值实现,更关乎体教融合的高质量发展。在政府层面,全国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举办退役运动员教师资格培训班,助力他们应对职业转型带来的多重挑战;在学校层面,一些中小学尝试推出“1+1”双师课堂模式,让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任课教师辅助退役运动员教学;在个人层面,退役运动员更应努力提高课堂管理水平,培植专业技能与体育教学双优势。
深化体教融合,必须打破传统应试教育,让体育课堂“活”起来,大力推动以文化人、以体育人进程,切实发挥体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综合功能。如此看,优秀退役运动员进校园的尝试大有可为、大有作为。(静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