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趋势已经无可避免,中国只有通过政策端和产业端进行双维调整,尽快采取更积极主动的政策扶持和产业利导行动,才有可能尽量将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中国的老龄化趋势已经非常明显,自2016年起施行的全面二孩政策也未让出生人口出现明显反弹,而这一趋势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养老金缺口放大,社会保障体系存在潜在危机。
从未来的视角看,既然老龄化趋势已经无可避免,那么中国只有通过政策端和产业端进行双维调整,尽快采取更积极主动的政策扶持和产业利导行动,才有可能尽量将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社保缺口:老年抚养比上升致养老金缺口变大
人口老龄化将直接导致老龄人口抚养比不断提高,抚养比越大,表明劳动力人均承担的抚养人数就越多,即意味着劳动力的抚养负担就越严重。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老年人口抚养比已升至17.8%。
中国社科院预测,老年抚养比在2060年前将维持上升状态,并在2028年左右超过少儿抚养比,成为决定总抚养比变化趋势的主导因素。
随着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多,养老金面临的压力自然越来越大。
早在2016年,中国部分省份养老金基金就面临了收不抵支的情况。当时,黑龙江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累计可用余额已为负数,青海、吉林、辽宁、河北、天津、陕西、湖北等省份养老金累计余额可供支付的月数均小于10个月。
究其原因,除了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客观因素,老龄化趋势的加速也是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
当人口加速老龄化之时,青壮年人口的增速无法同步,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老年人口抚养比的变化,以前5个劳动力人口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可以对应一个退休人口,在某些老龄化非常严重的地区,未来很可能会出现两个劳动力人口对应一个退休人口的局面。其直接后果就是养老保险的收入跟不上养老保险金的支出速度,于是,养老金余额只会越来越少。
社保基金是国计民生的基础,绝不能出现一丝纰漏。中国只有通过尽快制定改善人口结构、延缓老龄化速度的各项政策并迅速落地,才能维持养老保险基金保持在正常基准。
政策端:补贴模式不适合中国国情
在政策端,鉴于二胎政策收效并不明显,过往的政策思路应做适当调整,摆在面前的问题是,就算直接启动不限制生育政策,对于增加出生人口的作用也有限。有观点提出,中国可以适度效仿国外的生育补贴机制。
为拉升逐年下降的生育率,经合组织国家普遍建立了以经济补偿为主,以生育休假、保育服务等政策为辅的生育支持服务体系。
但考虑到中国人口的基数过大,且各省的人口状况不同,补贴模式的有效实现要付出较大的经济及维护成本。
与“催生”政策相比,可能适时从养育政策入手更切合当下的中国国情。
养的方面,一老一小,都应在政策层面加大扶持力度。只有让育龄人群明显感受到生养成本的降低,才会激活生育意愿。对于老人赡养的相关政策也应在充分调研当前中国家庭年龄结构的基础上适当调整。
同时,中国应尽快启动延迟退休计划并有效打通老年人再就业渠道,以缓解日益沉重的养老财政压力。
育的方面,政策一方面应加大对中国家庭教育支出方面的补贴,另一方面应限制过度教育、滥权教育、溢出教育对于家庭教育支出的负担。
养育之外,我们必须对于中国人口本世纪余下时间内的老龄化趋势达成有效共识,并由此尽快制定有效劳动力人口缺位补充政策。
产业端:未来超200个百万级城市亟待产业链辐射
在产业端,城市化、银发经济、教育产业创新模式等方面都将从不同侧面有效消除中国人口老龄化给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城市化方面,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城镇人口的增速明显快于全国总人口的增速,从1978年至2018年的40年间,全国总人口增长1.5倍,而城镇人口增长了4.8倍。
中国目前的人口超百万城市超过百个,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有10亿人生活在城镇,占中国人口的70%。据麦肯锡估算,到2025年,中国将至少有221个百万人口的城市,这些城市的人口规模将超过英国的利物浦。
一系列关于中国城市化的预测向我们描述了这样一幅图景:老龄化严重的大城市中,各种产业亟待升级并向周边产业产生链式辐射。
在养老产业(银发经济)方面,对老年看护、医卫服务、心理咨询、养老膳食、养老保险、金融理财等多种与老龄化有关的需求都亟待补充及完善,而中国城市在发展拓张的过程中,也需要在每一次规划调研中充分考虑到老龄社会需求。
在教育产业方面,受老龄化趋势的影响,现行教育体系亟待结构性调整。
首先,教育结构的重心应适当向职业技术领域倾斜,特别是针对新兴城市人口和高龄劳动人口的继续教育,是对冲老龄化的一个重要砝码。
其次,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K12阶段的适龄人口将逐年减少,对应的教学机构也应进行适当调整。
教育部数据显示,中国小学数量从1990年的76.6万所,下降到2019年的16.01万所,小学生也缩减了1680万。
尽快培育优质人力资源可以有效缓解老龄化的负面影响,在这一点上,中国完全可以向老龄化非常严重的邻国日本取经。
日本在2003年颁布了《促进终身学习的相关法》,尝试打破学习-就业-退休的传统教育模式,重视并推广在职教育,让国民的学习机会不受年龄的限制,实现学习、就业、再学习、再就业的良性循环。
写在最后
在传统中国社会,多子多福是一种得到普世价值观认同的观点,大量中国民间艺术都曾藉此有过各种丰富的表达。
然而,当脱离了传统的宗族社会和礼教约束之后,中国人前所未有地获得了人格和物质上的双重解放,并可以自由地释放自我,当这个东方大国正在以惊人地速度重新崛起时,人口衰减,也成为横亘于前,且无法回避的巨大问题。
回顾过去40余年的发展历程,我看到的是一个朝气蓬勃的中国,一群朝气蓬勃的中国创业者,他们在努力实现自我、释放着青春的能量,推动着中国的发展。
时至今日,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们这个国家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后必将为这个国家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无论是纵向对比中国多个时期的人口数据,还是横向与邻国印度、地球另一端的美国相比,我们的人口问题都非常严峻。
面对青年印度和中年美国,中国不应也不可以就这样老去。
百年大计,兴邦之本,唯人口计。
故此,我们必须要尽快制定扭转人口不利趋势的补救方案。
2020年,我们依然可以吃到人口红利的最后一口,此刻如不做出迅速而有效的改变,我们面临的将是一个异常漫长的负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