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险发生之前“该停就停”,是把“人民”放在价值天平压倒性的位置,是降低灾情损失最基础、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最大意义的实事求是、尊重科学。“该停就停”作为一种超常应对,不限于某一单位、某一行业、某一区域,而是整个应急管理体系的整体协同响应。
“该停学的停学,该停工的停工,该停业的停业,该停运的停运”,时值全国主汛期,国家发改委下发紧急通知,要求一旦出现极端天气等非常情况,坚决即时启动最高等级响应。而着眼防汛工作,日前召开的北京市政府常务会议也进一步明确了“该停就停”原则,强调遇有突发情况,必要时果断停工停课、封闭地铁。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这是应对突发状况和灾害风险、保障城市运行安全必须坚持的原则底线和宝贵经验。今年汛期,河南特大暴雨的负面影响尚未结束,台风“烟花”又登陆我国沿海多个省份,北方雨带持续徘徊于京津冀上空……面对极端天气的频繁造访,面对防汛形势的严峻复杂,“四停”要求的提出,体现了“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的鲜明态度。在风险发生之前“该停就停”,是把“人民”放在价值天平压倒性的位置,是降低灾情损失最基础、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最大意义的实事求是、尊重科学。
以非常之举、非常之策应对非常之时、非常之事,“该停就停”,重在快速反应、当机立断。要看到,极端天气之所以极端,往往就在于其来势特别快、危害特别大、波及特别广。而这也意味着,在极端情况未发生时,相关方面就要有针对性地拿出预案、作好预警,一旦灾害袭来,更要第一时间采取行动,不患得患失,不贻误“战机”。从这个意义上说,“该停就停”作为一种超常应对,不限于某一单位、某一行业、某一区域,而是整个应急管理体系的整体协同响应。各级管理者既要克服“小概率事件”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也要纠正“天灾不可抗,伤亡免不了”的消极心态,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打“有准备之仗”。
越是紧要关头,越需履职担当;越在关键时刻,越得行动果敢。把握“第一时间”,抓住“处置窗口”,基层一线人员的位置和作用异常关键,需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制度保障与支撑,帮助他们放下“不敢拍板、层层请示”的思想负担。一方面要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在科学预警的基础上,争分夺秒自上而下对城市运行的方方面面做出明确的统一安排,另一方面,也要赋予基层一线在特殊情况下相应的处置权限,进一步完善问责机制和容错机制,让最先了解实际情况的人勇于喊“停”。制度上留足“停”的空间,基层才会有更多“动”的基础,将各方力量的主观能动性都调动起来,才有守护安全的坚强基石。
据实决策、相机而动,不仅是应急状态的举措安排,同样是提升城市治理效率与效果的重要一环。大城之大,在于人稠地广,更在事项庞杂、情况多变、诉求多元,大大小小的公共决策不可能埋头拉车、机械僵化,工作推进也不可能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特别是对民生需求,更要立足实际情况,做出稳妥安排,不断增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响应性与精细化。就实践来看,不论是“看天供暖”“弹性供热”“留叶通知”“课后服务”等民生服务调整,还是疫情防控中“流调模糊个人隐私”“老人专属绿色通道”等具体操作优化,本质上都是回应群众关切,更灵活、更细腻、更人性化,让人心头一暖。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近日,为应对将至的大暴雨过程,北京连发预警和风险提示,防汛指挥部建议全市弹性上下班,各部门各单位各企业根据实际灵活施策,将极端天气对广大市民的影响降到了最低,主动姿态获得广泛点赞。事实说明,坚持从实际出发,政策便有了温度,执行也有了力度,城市运行会更稳定,市民生活会更安康。(鲍南)